4位院士专家团队调研山东农药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
发布时间:
2025-06-17 09:18
来源:



陈剑平:树立“大农药观”,建立“共享经济思维”
“跳出传统农药范畴,涵盖生物农药、非生物农药、安全农药等多元产品,聚焦‘高效、友好、安全、高效益’发展目标,提升产品安全性与科技含量。”陈剑平院士强调,在当前“发展新质生产力”“建设农业强国”的背景下,山东农药产业:一是要树立“大农药观”,拓展产品与服务边界,从“生产”向“生产+服务”转型。二是要“抱团发展”,构建全产业链共享生态,通过政府引导、企业协同,共享技术、数据、市场资源,降低单一企业研发成本与风险,形成“山东农药产业共同体”。三是要强化科技创新与软环境建设,加大研发、人才、文化等“软投入”,通过“政企学研”协同配合,形成“产学研用”闭环。

宋宝安:紧扣“高效、智能、绿色、安全”八字属性,以新范式推动行业转型
“来到山东后我有很深的感受,那就是山东省委、省政府对“三农”工作的支持力度很大,所以大家都干劲十足,因此,山东能在‘农业强省’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。”宋宝安院士指出,山东农药企业整体上数量多、实力强、技术优,近年来推出20多个农药新品种,在全国独树一帜,但市场竞争力和创新优势还需要进一步平衡,“安全高效”的重磅级农药品种还较为缺乏。因此,企业一方面要注重科学实验,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,与中资企业合作,开拓销售市场。另一方面,要避免重资产、轻软实力,聚焦创新品种、市场及模式,深耕当下,布局未来。宋院士表示,山东省在农药创制和农业产业发展上优势明显,贵州大学现建有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,希望下步深入拓展校地合作,搭建“产教融合”创新平台,促进山东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
康振生:从“广谱”到“靶向”,更加倡导绿色创新
“农药研发已从‘化学合成导向’转向‘靶标导向’,根据病虫草害的生物学特点和致死机制,设计作用靶标,这是农药研发和产品创制的重要方向。”针对山东农药产业发展,康院士提出三点建议:一是强化政府引导。山东农药企业多、产能大,政府需从政策、资金等方面引导,推动创新能力提升与企业间合作,不仅要成为农药生产大省,更要成为原始创新高地,争取在国际上形成研发中心,引领行业发展。二是提升创新能力。企业的核心是创新,许多企业过去将资金用于建厂扩规模,忽视了软环境和原始创新研发,唯有持续增加研发投入,才能实现行业蜕变。三是深化校企合作。可与高校、科研院所建立“共同体”式合作,而非简单的项目委托,形成战略伙伴关系,借助现有科研力量加速创新能力提升。

柏连阳:以“绿色”为新发展底色,淘汰不符合绿色发展产能
“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国家乃至世界的必然要求,需要研发、生产、应用和管理各环节协同。”柏连阳院士强调,山东农药企业多、涉及面广,为避免内部同质化竞争,农业管理部门和行业自治组织要加强农药产业规划,合理分工、占据不同“生态位”,推动“错峰发展”和全链条互补。要结合“十四五”农药产业发展规划,系统梳理山东农药企业全链条的空缺与过剩产能,填补短板、优化产能,推动抱团发展,形成“全链条覆盖、各环节高质量”的产业优势。柏院士着重强调,当前农药行业竞争激烈,“内卷”不可避免,唯有靠产品、工艺、应用技术的创新,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,避免因落后而被淘汰。

据了解,本次调研结束后,院士专家团队将协同省农业农村厅,系统梳理当前我省农药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,提出促进全省农药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可行建议,并向山东省委、省政府及中央有关部委提交报告,为科学谋划农药产业“十五五”发展规划,推动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。